部编版语文2年级必背古诗大全(附注释,可打印)

部编版二年级(上)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知:知道。
3)为(wèi):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2.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质,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注释
1)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2)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3)垂纶(lú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4)莓(méi):一种野草。
5)苔:苔藓植物。
6)映:遮映。
7)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8)应(yìng):回应,答应,理睬。
2.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一个小孩专注认真钓鱼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垂钓的喜爱之情。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注释
1)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5)欲:想要。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再。
2.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
2)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3)遥看:从远处看。
4)挂:悬挂。
5)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6)直:笔直。
7)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8)疑:怀疑。
9)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10)九天:极言天高。
2.译文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写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注释
1)绝:无,没有。
2)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3)人踪:人的脚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
6)独:独自。
2.译文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注释
1)宿:住,过夜。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3)危:高。
4)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5)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6)语:说话。
7)恐:唯恐,害怕。
8)惊:惊动。
2.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山寺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注释
1)川:平川、平原。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笼盖四野(yǎ):笼盖草原的四面八方。
5)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6)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7)见(xiàn):同“现”,显露。
2.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3.主题点拨
这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04
部编版二年级(下)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鸢,老鹰。
2.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描写了一群活泼的儿童放风筝的动人画面,整首诗洋溢着欢声笑语的氛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2.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歌咏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注释
1)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2)枯:枯萎。
3)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远芳:草香远播。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5)侵:侵占,长满。
6)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7)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8)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2.译文
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3.主题点拨
这是一曲野草颂,更是一首生命的颂歌。写出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注释
1)毕竟:到底,言外有名不虚传的意味。
2)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3)同:相同。
4)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5)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边无际的碧绿。
6)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2.译文
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
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红日与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鲜艳娇红。
3.主题点拨
这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传达出诗人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注释
1)黄鹂:黄莺,鸣声悦耳。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窗含:谓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曰窗含。
4)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5)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东吴万里船。
2.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描写了早春的景象,四句诗描绘了四幅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愉悦的心情。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2)粟:泛指谷类。
3)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
5)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6)犹:仍然。
2.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3.主题点拨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悲惨生活,借此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公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注释
1)舟夜书所见: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见的景象
2)书,记、写。2
3)渔灯:渔船上的灯火。3
4)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5)萤:萤火虫,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6)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2.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河上夜景,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