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的元曲《四块玉·天台路》赏析【原文】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都你回去来?【译文】 本来是采药童子的刘晨,在天台山遇见了仙人,便成了乘驾鸾鸟的仙客。可惜的是他又因思想凡世下了天台山,到如今春风再次吹来时,当年遇到的仙人却不知在哪里?桃花也不见再次开放了。唉,这个命薄的穷秀才,谁让你又回去了?【作...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元曲的发展史,其因也有二:一,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四块玉·浔阳江》(作者:马致远) 【原文】: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译文】: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着愁绪倾听。月亮已挂上了天空,酒意已浓,客居的人勐然惊醒。 【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1324前),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
《拨不断·莫独狂》(作者:马致远) 莫独狂,祸难防。寻思乐毅非良将,直待齐邦扫地亡,火中一战几乎丧。赶人休赶上。 【译文】:不要一味地独自狂妄,灾祸总是难以预防的。想想那乐毅就不是良将,他只想一举把齐国扫地灭亡,到头来火中一战,他自己几乎丧命。记住呀,逼人不要逼得太嚣张呀。 【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1324前),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早...
【元曲赏析】人月圆·山中书事 作者简介: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市)人。曾为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官。生平好游,遍及江南。其曲词藻清丽,华而不艳,善取前人诗词名句入曲,可谓词林宗匠。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①。 孔林乔木②,吴宫蔓草③,楚庙寒鸦④。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
招聘公告第一时间知道,快来加入备考群吧~享受老师免费一对一指导,线上模拟报名系统 先人一步了解岗位比,快人一程知道对手人数! 常识判断考察包罗万象,考生在备考期间往往耗费大量精力却仍旧取不到心仪的成绩,究其原因还是在知识点把握中出了差错。今天我们继续就常识判断中文学考察-元曲作考点归纳。 元曲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其独特的风格不失为中华民...
《小桃红》(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传。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译文:隔着秋日的烟雾传来采菱姑娘的喧闹声,秋江澄静有如横铺的白绢。眼前的风景不要流逝呀。且让我们一起尽情观赏留连,画船上美人笑意盈面。江山的确美好,可是它终归不是我的故乡,而哪一天又是我回去的日子呢? 写作背景:“小桃红”又名“...
莺莺听琴红娘传意待月西厢记 血染白练六月飞雪悲情窦娥冤 墙头李千金马上裴少俊鸳鸯简 贵妃霓裳明皇长恨秋夜梧桐雨 当这些流传千古的故事 还在一次次得上演,我们知道,原来元曲从来不曾被忘记 而是潜移默化,成为民族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有一种记忆叫元曲 作为与唐诗宋词齐名的一代文学 诗庄词媚而曲俗 文学从没有如此得贴近民间 成为口口相传耳熟...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着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
《仿元曲三首》文/淡泊宁静 (一)《拨不断》 桃花开,正归来,伴金兰姊、红梅妹、肖大姐;似巧织女、美玉环、仙嫦娥;有广州茶、深圳粉、中山鸽。哎,上班人休怪! (二)《落梅风》 人退休,花正红,碧窗外迎春斜映。春花笑人爱退隐,花落时一般光景。 (三)《四块玉.恬退》 菜旋摘,面新磨,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散淡人,又无甚栋梁材。归去...